新闻动态
今日出伏,一早一晚把这里搓热,打通气血开关,阳气足了入睡快了,男女都受益
图片
图片
昨天在小区遛弯,碰见张大妈捂着后腰叹气:“冯老师,大热天的,后腰凉得像揣了冰袋,晚上被窝暖半天都不热……”
我让她试试搓后腰的八髎穴,今天一早她就来报喜:“就搓了 5 分钟,后腰热乎到脚心,昨晚睡得沉,今早起来腿都有劲了!”
这八髎穴可不是普通穴位,是咱后腰的 “阳气开关”。
今天是三伏天的最后一天,出伏后早晚凉,后腰一寒,浑身都别扭,每天搓热它,就像给身体 “暖垫”,阳气足了,气血通了,男女老少都受益。
■.八髎穴在哪?
别被 “八髎” 这俩字唬住,其实就是后腰尾骨上方的 “八个小坑”。
骶骨上有八个小孔,左右各四个,从上到下分别叫上髎、次髎、中髎、下髎,合起来就是八髎穴,像在后腰藏了一排 “小暖气阀门”。
老辈人早说 “肚子和后腰不能凉”,这话一点不假。
八髎穴挨着脊柱,督脉和膀胱经的阳气全在这儿 “碰头”,是全身阳气的 “储蓄罐”,还是气血上下流通的 “枢纽”。
上半身的气血往下走,下半身的气血往回流,都得经过这儿。所以这儿一堵,阳气就上不来,气血就过不去,浑身都跟着闹别扭。
图片
■.搓热八髎,这些毛病慢慢消
1.手脚不冰了:
好多人上热下寒,上面上火长痘,下面手脚冰凉,这是阳气堵在半路了。
蓝色艾草精油涂抹在尾巴骨的八髎穴,然后用手搓热,就像打开 “阳气通道”,暖流顺着腿往下窜,脚底板都暖暖的,再也不用抱暖水袋了。
2.腰不酸腿不沉了:
上了年纪总说 “腰膝酸软”,其实是很多人都是八髎穴堵了,气血到不了腰腿。
怎么判断是不是呢?你摸摸后腰,如果发凉,后腰的皮肤用手的捏不起来,说明局部寒邪入侵,就像冰一样。
把单联镂空艾灸罐绑在这里,艾灸一根艾柱的时长,借助艾草的热力,气血通了,弯腰买菜、爬楼都不费劲,就像给老腰加了 “弹簧”。
3.晚上睡得香了:
后腰一凉,人就容易烦躁失眠。晚上搓热八髎,阳气归位,被窝里暖乎乎的,躺下没多久就打盹,连做梦都少了。
4.男女都能调:
女性痛经、月经不调,男性前列腺不舒服,多半是下焦寒堵。八髎穴管着 “下焦地盘”,搓热了能帮着疏通,就像给生殖系统 “松绑”,炎症、胀痛都能轻不少。
尤其是习武的人,早就懂这个理 —— 八髎是 “下盘根基”,这儿稳了,站得牢,力气足,老辈武师天天搓它,可不是没道理的。
■.就这么搓5分钟
手法:双手掌根贴着后腰八髎穴的位置,上下或左右快速搓动,就像搓衣服似的,不用太使劲,以 “搓到发热” 为度。
时间:一早一晚各一次,每次 100-200 下,也就 5 分钟。
早上搓,阳气跟着太阳一起升,一天都精神;晚上搓,阳气收得牢,被窝暖得快,睡得沉。
感觉:搓到后腰发烫,暖流顺着腿往下走,甚至脚心都热了,这就是阳气通了的信号,舒服得很。
嫌手酸?用拳头轻轻拍打也行,或者用全能艾灸罐温灸 30 分钟,热乎气能渗到骨头缝里,比搓更得劲。
图片
■.出伏养腰
出伏后 “早晚凉中午热”,后腰最容易被凉气钻空子。
别总想着吃药贴膏药,就这搓八髎的小动作,不花钱不费劲儿,每天 5 分钟,把阳气留住,把气血搓通。
你会发现:后腰不凉了,走路有劲了,晚上沾床就睡,连脾气都顺了 —— 后腰暖,全身都舒坦,这才是出伏后最该做的 “养身小事”,试试就知道有多舒服!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上一篇:九个身体喜欢的动作,每天做一遍 #坚持锻炼给自己一个好身体 #五脏养生操 ...
下一篇:没有了